第3784章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(2 / 5)

诡三国 马月猴年 5219 字 14天前

能会有其他人来接手北域。

这是来自中枢的既定方略,不是张辽或是赵云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……

帐内再次陷入沉默,但这次的沉默,却不再充满猜忌,尴尬和无形的压力,而是有一种达成了某种深刻谅解,建立了默契之后的一种平静与通透。

不论是赵云还是张辽,两个人都是足够聪明的,聪明到有些事情,完全不需要讲得那么清楚,或是要等到事情演变到了无可收拾的时候才来后悔。他们通过描述自身的经历和经验,使得两人之间那层微妙的隔阂,通过这番充满隐喻却又坦诚无比的『叙旧』与『交流』,已然冰释。

赵云表明了自己的心迹。

他通过了讲述北域的事情,阐述了自己和北域军民付出了多年的心血所得到的成果,以及当下未竟的事业,也暗示了愿意顺应大局,配合可能的调整。

而另一方面,张辽则是解释了调整的必要性和深层原因,毕竟吕布的教训就在眼前,尽可能的去安抚赵云的情绪,并暗示这不是个人恩怨,而是基于斐潜政治集团整体利益的制度性安排。

只要赵云和张辽依旧是在同一阵营之下,依旧还愿意跟随斐潜的脚步向前而行,那么变换一下次序和位置,也并不是什么大方向上的问题。

赵云沉默许久,方开口说道:『某未曾去过西域,亦不知西域如何?仅是知晓三十六国之说……不知文远可知西域之西,又是如何?』

张辽微微摇头,『某亦不知其详也。不过……』

张辽从温煮茶水的红炉里面捏出了一根烧了一半的木条,踩灭了火,然后便是在帐内地上画了起来,『这是河西……再往西,便是西域。』

『西域有南北二线,北线有焉耆,龟兹,南线有于阗,莎车……』张辽一边画,一边说道,『至于鄯善……已不足虑了……南北二线汇于西,名疏勒。疏勒之西,便离西域,北有大宛,南有大月。大宛之北,则为康居,大月之南,则为罽宾。康居之西北,是为奄蔡,而罽宾之东南,是为彦揭。若是再往西……便是安息……安息之西么……某就不得而知了……』

赵云目不转睛的看着,眼眸之中不禁流露出了些许的精光。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斐潜会派遣张辽前来『接替』他,不是因为张辽本身能力比赵云高出多少,而是张辽在经历了这一圈,从雪区到西域之后,对于天下的认知比赵云更大,更高了……

如果目光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那么局限也就自然在一亩三分地上。

就像是山东中原的那些家伙一样。

『天下……何其之大也……』赵云不由得感慨道。

张辽将手中的木条重新放回了红炉之中,说道:『主公有言,若是要天下之地,皆为汉土,绝非二三代人可以为之……还更需精诚合作,方是有望。』

赵云点了点头,也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,毕竟他们眼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。

邺城。

赵云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的河北之地的舆图上,『听闻文远一番话,令云豁然开朗。不过天下虽大,也需积跬步……』

赵云不再纠缠于自身去留的思虑,完全聚焦于眼前的战事,『眼下这邺城僵局,或许正可借那「南阳故人」,好生做上一番文章。』

张辽也跟上赵云的思路,『都护之意是……将计就计,反其道而行之?』

『然也。』赵云目光灼灼,『此人前来,意在攻心,乱我内部,挑拨离间。我等便可佯装中计。或可对外散布消息,称魏文长因不满迟缓,索要粮秣军械不得,已与某及文远你当庭争执,甚至负气而走,意欲独自南下觅功……』

魏延离开的动静,肯定是隐瞒不了的,当然也不需要隐瞒。

赵云继续说道,『再令军士于营中故意表现出些许士气低落,巡守懈怠涣散之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