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0章 尸易无限(195)(3 / 8)

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故事,整理成册,让更多人了解古董背后的人文情怀。

这天,吴贤正在整理征集到的故事,李响突然发来微信,说他在秦岭又有了新发现——在之前的栈道遗址附近,找到一处疑似汉代墓葬的痕迹,还捡到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残片。“哥,我已经联系了张教授,他说这两天就派人去现场,你要是有空,要不要一起去看看?”

吴贤看着微信消息,心里瞬间燃起了期待。他想起在秦岭崖壁上看到的栈孔,想起陶罐里的汉代竹简,想起玉牌上神秘的巴蜀图语——这些散落的线索,就像一颗颗珍珠,等待着被串联起来,还原那段尘封的历史。

他拿起手机,回复李响:“我明天就过去,咱们一起去看看,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惊喜。”放下手机,吴贤望向窗外,夕阳正缓缓落下,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。他知道,属于他的鉴宝与守护之路,还有很多未知的故事在等待着被开启。

吴贤连夜收拾好鉴定工具和户外装备,第二天一早便驱车再次前往秦岭。李响早已在周至县的山脚下等候,身边还多了位穿着冲锋衣的年轻人,手里捧着个密封盒。“哥,这是张教授派来的助手小林,专门负责文物记录和保护。”李响指着年轻人介绍道,“他带了专业的测绘仪器,还能现场做简单的文物检测。”

小林打开密封盒,里面装着全站仪、手持显微镜和湿度计:“吴老师,张教授说您对古器物鉴定经验丰富,这次还得靠您多指点。咱们先去新发现的墓葬痕迹那边,我已经用无人机拍了初步的影像,您先看看。”

三人沿着上次的路线进山,山路比上次更难走,雨后的泥土湿滑,还得时刻提防头顶的落石。走了将近三个小时,终于在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后停下——地面上有个不规则的土坑,边缘露出几块青灰色的砖块,显然是人为挖掘过的痕迹。“这是我昨天发现的,有人应该来过这里,还好没挖到核心区域。”李响指着土坑说,“石碑残片就是在土坑旁边捡到的。”

小林立刻架起全站仪,开始测量墓葬的范围和深度,吴贤则蹲在土坑旁,仔细观察砖块的纹路:“这是汉代的‘绳纹砖’,表面有绳子勒过的痕迹,是当时墓葬常用的建材。你们看砖缝里的灰浆,用的是黄土、沙子和糯米浆混合的,这也是汉代的工艺。”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李响从背包里拿出那块石碑残片,残片约有巴掌大小,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隶书字。吴贤用软毛刷轻轻清理残片上的泥土,“汉故”“校尉”“蜀道”几个字渐渐清晰。“‘校尉’是汉代的武官官职,‘蜀道’应该指的就是咱们脚下的这条栈道,看来这座墓葬的主人,可能是当时驻守栈道的武官。”

就在这时,小林突然喊道:“吴老师,李哥,你们看这里!”两人跑过去,只见小林指着土坑边缘的一处土壤,颜色比周围的土更深,还夹杂着些许暗红色的粉末。“这可能是棺木腐烂后留下的痕迹,还有这些暗红色粉末,说不定是漆器或者织物氧化后的残留物。”

吴贤心里一紧——汉代墓葬中的漆器和织物非常珍贵,但也极易损坏,一旦接触空气,很可能在几分钟内就氧化变黑。“小林,赶紧用湿度计测一下坑内的湿度,再用密封袋把这些土壤和粉末装起来,咱们得尽快联系张教授,让专业的考古队来进行抢救性发掘。”

小林立刻行动起来,李响则在墓葬周围拉起警戒线,防止无关人员靠近。吴贤掏出手机,给张教授打去电话,详细描述了现场的情况。“你们做得对,千万别擅自挖掘!我已经联系了省考古所,明天一早就会派考古队过去,你们先在现场做好保护,注意安全。”张教授在电话里叮嘱道。

当天晚上,三人在附近的山神庙里搭起帐篷,轮流守着现场。夜里的秦岭气温骤降,还下起了小雨,吴贤裹着睡袋,却毫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