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结局(2 / 3)

大明神探1546 兴霸天 3236 字 2天前

殿内陷入沉寂,唯有更漏声滴滴答答。

海玥感受着手背上那强行汇聚的微弱力量,缓缓地道:“新君早得麟儿,延续大明正统,此乃应有之意。”

朱厚熜这才松开手,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最后一丝力气,瘫软在锦褥之中。

他的目光渐渐涣散,却还固执地望着殿顶的藻井,那里绘着九条金龙在祥云间翱翔。

“好……好啊……让朕的孙儿……做个谁也夺不走权力的皇帝……”

最后的试探结束,朱厚熜的声音越来越轻:“海玥……明威……你要什么呢?到底要什么呢?”

最后一缕夕阳悄然隐没,殿内的烛火次第亮起,夜风穿堂而过,吹动了嘉靖帝的鬓发,也吹散了这位遗言。

这位自认为将臣民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天子,带着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疑问,合上了眼睛。

“送陛下!”

海玥送别这位大明天子,并无丝毫悲痛,眼神中则有感慨。

不能只看后面的堕落岁月,综合其人生,嘉靖已经算是诸多天子里面,有所作为的一位。

后面的隆庆、万历、泰昌、天启、崇祯。

逆天之处更多。

所以……

没有皇帝,对天下人很重要。

但很可惜,还不现实。

后世有人觉得,大明很多皇帝不务正业,长年不上朝,但朝堂依旧运转,因为有着完备的官僚体制。

这方面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颇为相似,而明朝有内阁,君主立宪制也有内阁,可以将权力下放。

由此十分可惜,大明错失了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,不然的话,不至于被昏君把持朝政,先是被蛮夷入侵,改朝换代,后又闭关锁国,被西方列强蹂躏,签署了种种不平等条约。

海玥却很清楚,集权逐渐抵达巅峰的大明,根本走不了君主立宪制。

就不说东西方地理文化的不同,西方的君主立宪制,其实根本不适合大一统思路的中原王朝;

也别提君主立宪最根本的阶层在资产阶级上,资产阶级又与农耕社会有着结构性的矛盾;

就讲用宪法牵制皇权,干预朝政,就是闻所未闻的思想。

一旦有人提出来,会成为公敌。

且是上下各个阶层的敌人。

甚至底层老百姓都不答应。

天下只会大乱,最后一番动荡后,再选出新的皇帝。

所以永远不要想着,把一个西方的制度拿来,模仿复制,就能强国强民。

但同样的。

如明清这种极端的君主专制政体,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,道路也即将走不通了。

因为世界在变化。

大航海时代的开启,佛郎机商船的侵略,其实就是一记小小的警钟,西方正在飞速地发展。

而封建集权制的未来,就注定了除非个个皇帝都是穿越者,且是那种点满技能,还能顾念天下苍生的英豪,不然的话,一代强二代强,到了三代四代,必然会开回头车。

因为统治者的路线,就是要弱民,乃至弱国,这样皇位才能坐得安稳。

一切的一切,势必以统治的稳固为核心。

所以一向领先同时期的东方王朝,在未来东西方的交锋中,沦入任列强欺凌的悲惨境地,有一个关键原因,就是极端的君主专制,确实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淘汰了。

当看清楚这些。

海玥的思路就很清晰了。

他要改变制度,但并不是从一个极端直接走向另一个极端,而是根据当时代规划出适合的路线。

如开明专制。

这是十八世纪下半叶,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,简单概括成一句话,就是“明君必须施仁政”。

在绝对君主制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