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六章 句句不提他,句句都是他(2 / 3)

大明神探1546 兴霸天 2708 字 28天前

朱厚熜由此看向另一位阁老:“严卿,你此番举荐得力,所用之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啊!”

严嵩抑住心头狂喜,表面上则以极为真切的语气道:“陛下圣明烛照,洞鉴万里,如日月临朝,草木皆沐光华,臣等不过循旨而行,如涓滴附沧海,萤火仰朝阳,岂敢妄称微劳?”

“呵!”

朱厚熜嘴角轻扬,摆了摆手:“严卿太谦逊了!”

发现天子不是真的生气,翟銮和李时赶忙吹捧起来:“天佑大明,圣主中兴!陛下神武天纵,今收交趾,实乃旷世奇功!”

“昔洪武开国,驱除胡虏,今陛下南征,光复汉土,交趾沦夷百载,王师所至,逆酋授首,此乃继太祖复华夏旧疆之志!”

朱厚熜脸上的笑容压不住了。

考虑到六百里加急,从安南到京师,也得一月,现在的首都升龙,肯定已经插上了大明的旗帜。

当然,这并不代表大明收复了交趾。

毕竟莫登庸还未授首,安南境内的其他势力也有反复。

考虑到当年永乐朝也是灭了安南政权,后来又被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弄得焦头烂额,强撑了十二年的统治后,最终还是被迫撤离了,朱厚熜当然不愿重蹈覆辙。

于是乎,这位天子做了一件事。

取出一份奏本来。

包括严嵩在内,四位阁老目光都是一凝。

因为陛下拿出的,正是近段时期朝堂热议的《定边九策》。

朱厚熜翻开一段,朗声道:“永乐年间征讨安南时,我大明天军以吊民伐罪,复陈氏宗祀为号,确使安南民心浮动,多有厌胡氏苛政,罔有战心者,此实为天兵顺利进军之一大助力,然其后未践复立陈氏之诺,加之治理失当,终致民怨沸腾,反抗激烈。”

“细究其因,收服民心,必先予其实惠,交趾新附,百废待兴,欲施仁政,非但需官员德才兼备,更需朝廷持续关注。”

“惜乎远派交趾者,多为贬谪之员,或才具不足,或心怀怨望,以致吏治败坏,民不聊生。此辈在中原尚且贪墨害民,安能指望其在新附之地推行善政,安定人心?”

“臣窃以为,治理新附之地,当慎选良吏,厚给俸禄,严明考课,更需朝廷时加督察,勿使边远之地成为贪官污吏肆虐之所。”

“若能使百姓安居乐业,则所谓陈氏旧事,自当渐被遗忘;若治理无方,则纵有千般理由,亦难平息民怨,此实为治国之要义,不可不察也。”

对于这一篇章,翟銮和李时只是看过,张璁和严嵩几乎倒背如流,心里也是赞同的。

他们同样清楚,这些只是前序,所说的什么“慎选良吏,厚给俸禄,严明考课,严加监督”,都是必须要讲的套话,并非真正的解决之法。

《定边九策》里,真正的解决之法,是四个字。

大封土司。

交趾行省肯定要设立,交趾三司即交趾承宣布政使司、都指挥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,也得尽可能地派遣一批得力官员坐镇。

但下辖的十五府、四十一州,还有州内的诸多县,想要派遣如此规模的得力官员,就根本不现实了。

所以在地方上,大明朝廷毋须强行发派流官治理,而是交由当地豪强以土司法自治。

尤其将如今一众已经成了气候,如武文渊、阮仁莲、黎景瑂等握有兵权,可以与莫登庸政权交锋的后黎朝官员,都以土司的名义分封自制,世袭都统,同时依大明之命,剿灭莫氏余党。

这无疑会增加未来统治的难度,但也是权宜之计,且是唯一能够长期统治交趾的办法。

别小看交趾,由于红河三角洲开发成熟,农业发达,人口密集,永乐年间征服安南后统计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