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籍籍无名,朝堂上早有人关注,凡事当未雨绸缪,你到底在遮掩什么呢?”
范老沉默下去,半响后缓缓地道:“也罢,老夫拼着被老爷和夫人训斥,今日也跟小少爷交个底吧!小少爷不用担心贼人往京师来,因为贼人所要之物,肯定不在北京城内,他们会默契避开这京师重地的……”
海玥奇道:“所要之物?贼人想要什么?”
范老来到窗边,确定了左右无人,回到面前,抚着长须苦笑道:“贼人在寻找一个密藏,唔……建文密藏!”
“啊?”
海玥怔住:“建文……密藏?”
“是!就是那位建文帝留下的密藏!”
范老道:“这是一个早在百年前就兴起的传闻,据说建文帝于大势已去之际,将倾国财富藏于密箱之中,命护卫冯诚率死士百人,携宫廷奇珍、洪武密档与这些财物一起,早早转移出了建康,以期来日东山再起。”
“而靖难之夜,建文帝从奉先密道出逃,又将传国玉圭劈为两半,半截留于火场迷惑太宗,造成自焚假象,半截随身带走,但后来还是为贴身内侍背叛,将这个消息泄露出来,建文帝还活着,且密藏的存在也被暴露。”
“据传太宗当年派郑和下西洋,就是为了追查建文帝和与这笔密藏的下落,却苦寻未果……”
海玥听得啼笑皆非。
事实上,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建文帝,这种说法早就有了,甚至《明史·郑和传》里都有明确记载,“成祖疑惠帝亡海外,欲踪迹之,且欲耀兵异域,示中国富强。”
但那也是永乐朝的事情,他是万万没想到,现在嘉靖朝,都一百多年了,居然还流传着建文密藏的传说。
海玥暗暗摇头,却也顺着话道:“如果当年建文帝真的南下逃亡,那密藏也该随之一同转移至南洋才对,那些贼人在我大明的土地上搜寻作甚?”
范老道:“这种说法有之,说建文帝后来借助这个密藏,在南洋立国,传下了国祚,只是不再以大明为国号;但也有一种说法,说建文帝逃得匆忙,并未来得及取出密藏,后来出家为僧,万念俱灰,再无复国之念,密藏由此一直藏于某处,等待后人挖掘。”
海玥无语:“所以一百年前没人找到,一百年后反倒有人开始搜寻了?”
“这倒不是!”
范老微微摇头:“事实上有一批人,数十年间一直在寻找着密藏的下落,他们甚至扬言获得了藏宝的关键线索,距离取出这惊天密藏仅有一步之遥!”
海玥不在乎那所谓的惊天财富:“那就让他们挖呗,与我爹娘何干?”
“说来可笑,这取出密藏的最后一步,确实与……老爷夫人有关!”
范老苦笑:“因此老爷和夫人这些年离开家乡,也是被逼无奈,这伙贼子穷凶极恶,若是留在琼山,势必会连累几位少爷和更多的海家人!”
海玥脸色沉下,并未继续说剿灭之言,只是道:“我有一个疑问,为何爹娘离开后,那些人就不用我海氏族人的性命威胁了?”
范老解释:“因为他们很清楚,留在琼山的海氏族人与建文密藏完全无关,同样也有投鼠忌器的地方,并不想要真的鱼死网破。”
海玥微微眯了眯眼睛:“所以范老不让我调用朝廷的力量,也是担心这个平衡一旦打破,对方没了顾忌,干脆无所不用其极?”
“是!”
范老点了点头,恳切地道:“小少爷,老夫知你孝心,也知你能耐,然有些恩怨纠葛,不是快刀斩乱麻能够办到的,小少爷现在专心科举,来日金榜题名,光宗耀祖,便是对老爷夫人最大的慰藉了!”
海玥稍作沉吟,点了点头:“好!多谢范老解惑!”
范老松了一口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