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专家请教。有天深夜,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,手里举着一卷佛经:“你们看!这卷佛经是用汉文和吐蕃文两种文字书写的!汉文是《金刚经》的内容,吐蕃文是对应的翻译,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后,吐蕃开始大规模翻译汉文佛经,促进了佛教在吐蕃的传播!”
Shirley杨在修复一件铜制佛像时,发现佛像的底座上刻着汉文和吐蕃文两种文字:“汉文写的是‘大唐长安造’,吐蕃文的意思是‘供奉于大昭寺’,这尊佛像应该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,后来被当作陪葬品放入墓中。这尊佛像不仅是中原与吐蕃文化交流的见证,也反映了吐蕃对唐朝文化的尊崇。”
老烟枪则负责文物的安全防护,他每天都会检查保温棚里的温度和湿度,确保文物不会受到低温和潮湿的影响。他还在主墓室的入口处放置了几个保温箱,把清理出来的文物及时放进保温箱里:“吐蕃时期的文物很脆弱,尤其是丝绸和木牍,稍微不注意就会损坏,咱们得时刻小心。”
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保管,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保温箱的密封情况,确保文物不会受到低温和氧气的影响。闲暇时,他还会跟着当地的藏族村民学习骑马,虽然摔了好几次,但依然乐此不疲:“在西藏骑马太爽了,以后有机会,我一定要骑着马走遍西藏的草原和雪山!”
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,警方突然传来了好消息——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,在日喀则市区的一个古玩店里抓获了两名盗墓贼,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吐蕃时期文物,包括金镯、玉璧、吐蕃文木牍和铜制佛像。
“太好了!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!”我们都非常高兴,扎西局长激动地说,“盗墓贼交代,他们还把一部分文物卖给了一个叫‘洛桑’的文物贩子,这个‘洛桑’经常在西藏和尼泊尔之间倒卖文物,警方已经联合边境部门展开追捕,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获,追回剩下的文物。”
继续阅读
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店的临时扣押点,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,其中一件“吐蕃王金印”格外引人注目,金印上刻着吐蕃文和汉文两种文字,汉文是“吐蕃大论印”,吐蕃文是对应的官职名称,是吐蕃时期贵族权力的象征。阿贵仔细检查了几卷木牍,发现其中一卷是吐蕃时期的“法律条文”,记载了吐蕃的刑罚制度和税收政策,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法律史具有极高的价值。
“这卷法律条文太重要了!”阿贵激动地说,“里面写着‘盗佛者,斩;私藏佛经者,杖一百’,说明吐蕃时期对佛教非常尊崇,对盗窃佛教相关物品的惩罚很严厉,这和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大力推崇佛教的历史背景相吻合。”
回到墓葬发掘现场后,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,然后开始清理耳室。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陶瓷器和青铜器,有陶罐、陶碗、青铜鼎、青铜剑等,这些文物上都刻着精美的花纹,有的刻着吐蕃文的铭文,有的刻着中原风格的“缠枝莲纹”,体现了吐蕃与中原文化的融合。西耳室里则存放着一些丝织品和佛经,丝织品有中原风格的丝绸和吐蕃风格的氆氇,佛经则有汉文和吐蕃文两种版本,其中一卷汉文佛经的末尾还写着“大唐开元年间,长安西明寺僧玄奘译”,说明这卷佛经是玄奘翻译的版本,通过文成公主入藏传入吐蕃。
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,我们对这座吐蕃时期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多。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木牍记载,我们确定墓主人是吐蕃时期的“大论”“禄东赞”(与吐蕃着名大臣禄东赞同名,为其后代),他曾辅佐吐蕃赞普(国王)赤德祖赞,积极推动与唐朝的文化交流,对吐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的墓葬规模宏大,陪葬品丰富,反映了吐蕃时期的强盛和与中原文化的密切交流,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后,中原文化对吐蕃的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