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5章 尸易无限(180)(2 / 9)

。埃琳娜在致辞中说:“特奥蒂瓦坎与汉代中国的文明交流,证明人类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,而是通过不断的交流与互鉴,共同走向繁荣。这一发现,为全球化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”

与此同时,“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联盟”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,启动了“全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名录”编制工作,计划将特奥蒂瓦坎古城、夏威夷沉船遗址、九层妖楼等全球重要的丝路节点纳入名录,推动全球对丝路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。

在名录编制过程中,团队又有了新的发现——在南美洲秘鲁的昌昌古城遗址,考古学家发现了一面刻有西域螺旋纹和印加太阳图腾的青铜镜,镜背刻着“东方之镜,照耀美洲”的汉隶。经检测,这面镜子的年代为公元3世纪初,与特奥蒂瓦坎的五洲镜属于同一时期。“这说明,汉代青铜镜在美洲的传播范围,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,”阿依古丽说,“从墨西哥到秘鲁,汉代文明的影响已深入美洲大陆的多个区域。”

为了探索青铜镜在美洲的传播路径,阿依古丽团队前往秘鲁昌昌古城。在古城的王宫遗址中,他们发现了一批汉代的丝绸碎片和青瓷残片,丝绸上的纹样与九层妖楼出土的织锦一致,青瓷的产地则为中国浙江的越窑。“这些文物证明,汉代商队不仅将青铜镜传入美洲,还带来了丝绸、瓷器等商品,促进了美洲与亚洲的物质文化交流,”秘鲁考古学家卡洛斯说,“昌昌古城的印加贵族,甚至模仿汉代的服饰风格,制作了带有丝绸元素的衣物。”

阿依古丽站在昌昌古城的废墟上,望着远处的太平洋,心中满是感慨。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域城邦,到海上丝绸之路的亚欧非港口,再到跨越太平洋的美洲古城,汉代的青铜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串联起了全球文明交流的网络。而这张网络的每一个节点,都藏着人类文明相互吸引、彼此成就的动人故事。

就在这时,她的手机收到一条来自南极洲的消息——国际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半岛的一处古代冰层中,发现了一枚刻有西域螺旋纹的汉代五铢钱,钱身上还残留着微量的青铜粉末,推测是古代商队在穿越太平洋时,因风暴遗失在海中,后随海流冻结在冰层中……

阿依古丽握着手机,目光望向遥远的南极大陆。这片冰封的土地,竟也留下了汉代丝绸之路的痕迹。这枚五铢钱背后,又藏着怎样的文明交流故事?新的探索,已在脚下缓缓展开,跨越山海与大洋,连接起地球的每一个角落,续写着人类文明交流的不朽篇章。

阿依古丽捏着手机的指节微微发白,屏幕上南极科考队传来的五铢钱照片,像一道穿透冰层的光,照进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史的未知角落。那枚被冰封千年的钱币,边缘的西域螺旋纹虽被冰层磨得有些模糊,却仍能清晰辨认——与九层妖楼青铜镜、特奥蒂瓦坎五洲镜的纹样同出一脉,而钱身上残留的青铜粉末,经初步检测与汉代青铜镜的合金成分完全一致。

“南极……”她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,脑海中飞速闪过汉代航海文献的记载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曾提及“海外有冰原,舟行极远可达”,当时以为是古人对极地的想象,如今看来,或许是汉代商队在穿越太平洋时,因风暴偏离航线,意外抵达了南极附近海域。

她立刻联系国际南极科考队,对方在视频中展示了五铢钱的出土环境:钱币被包裹在南极半岛边缘的永久冻土层中,周围还散落着几片汉代青瓷的碎片,瓷片纹样与夏威夷沉船遗址出土的青瓷完全相同。“冻土层的年代测定为公元220年左右,与汉代末年的时间线吻合,”科考队队长马丁说,“我们还在冰层中发现了木质船板的残片,木材种类与汉代楼船使用的杉木一致,推测是商船沉没后,残骸随海流漂至南极,最终被冻结在冰层中。”

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学界对汉代航海范围的认知。阿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