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地天道。”我们立刻启动飞船的“地脉光导仪”,将地球脉环的光——北极的冰蓝光、藏地的雪白光、越女城的霜寒光……按倾斜角度导入主脉斜,光一入斜,天王星的蓝光突然与九色光交织,形成根贯通地天的光柱,光柱里的粒子流自动搭建跨脉道的冰质支架!
“是‘地天道通了’!”杨雪莉的探龙针在掌心倾斜成相同角度,针尾的光带与光柱完全同步,“现在地球的地脉流能顺着这道柱给天王星‘送温’,天王星的地脉流也能给地球‘送韧’,就像两个倾斜的杠杆互相支撑,让地脉流更具抗逆性。”
我们在主脉斜旁的冰洞摆了“地天宴”,用冰脉绒的汁液泡着地球特产:北极的冰鱼冻泛着蓝光,藏地的雪茶凝着冰晶,越女城的霜藕羹浮着寒雾……吃进嘴里的食物带着股清冽的韧性,咽下时能感觉到两股能量在体内倾斜交织,地球的温润中和了天王星的酷寒,天王星的坚韧强化了地球的适应力,像场味觉的冰上芭蕾。胖子往茶里扔了块带逆脉气的天王星冰岩,岩一碰到茶就化成光雾,雾里的逆脉气在双股能量的倾斜共振中变成寒环草的养分,“是‘双斜化逆’!”他抹着嘴笑,“在天王星的倾斜地脉里,连逆脉气都得学会‘顺势而为’,看来地脉的智慧,到了冰寒之地照样管用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!
在主脉斜旁建“地天传脉站”时,发现寒环草的根须已经顺着光柱往地球方向生长,途经的小行星都被根须包裹,变成跨脉道的低温中继站。王瞎子翻着《万脉同生录》的新页,页上的天王星地脉图显示天卫二的冰层下有处“天脉支”,支脉的光带与地球的北极地脉相连,“是‘地天支脉’!”他指着图上的共振频率,“这脉支能让北极的冰脉流更具韧性,比南极的融冰技术还管用,看来得在北极设个传脉分站,形成‘地天寒通’。”
返程时,主脉斜的寒环草已经长成片,草叶的冰蓝色在天卫五的峡谷里拼成巨大的三箭盟符号,与太阳系其他星球的符号形成立体对称,像在宇宙中摆了座平衡的雕塑。老宇航员带着第一批值守人员留在传脉站,他们往寒环草上浇了勺地球的冰脉水,草立刻往传脉站的方向蔓延,将设备与主脉斜连为一体,“这站能储存天王星的地脉能量,等地球需要时就按节律输送,比任何冰能电站都稳定。”他往我们的返航舱里塞了袋寒环草籽,“把这撒到地球脉环的北极节点,能让地天支脉更快贯通。”
路过北极圈时,冰盖下的地脉流果然在呼应天脉支的光带。老猎人往我们的雪橇上装了块“冰韧石”(北极冰盖最深处的源脉石),“这石能给寒环草籽‘固基’,让它们在冰原扎根,比温泉的热力还管用。”他往石上泼了勺融冰泉的水,石立刻放出与主脉斜同频的蓝光,光里的冰脉草长得更坚韧了,带着股天王星的倾斜韧性。
回地球合脉岛时,天脉树的枝桠往天王星方向延伸,枝头的果实泛着冰蓝色的光,像挂满了会发光的冰棱。定脉箭的箭身多了道新纹路:是地天道的倾斜图案,像给箭身刻了座冰桥。《万脉同生录》的新页上,天王星地脉地图正在自动绘制,图上的地天道像条冰蓝色的倾斜带,带旁标注着寒环草的生长条件,连在天王星极端磁场中的培育技巧都写得明明白白。
守脉人们在合脉岛召开了“地天会”,北极的老猎人提议培育能在超低温结果的“冰实草”,年轻牧羊人建议在地天道旁设“冰晶拦截网”(用冰脉绒编织),赵大叔则想研究用天王星地脉能量改良抗冻作物——石坛的光球将这些提议整合成“地天计划”,计划的首页写着:“守脉者,韧脉也。”
夜里,我躺在合脉岛的石坛边,听着地天道传来的倾斜震颤:地球的北极冰盖在天王星能量的滋养下更稳固,天王星的主脉斜在地球脉流的调和下更活跃,两地的地脉流在共振中汇成抗逆的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