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,以上那个有味道的话题,江夏还真就没有胡说。
就像总有人盲目鼓吹外面的月亮更圆一样,后世已有不少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渠道亲临国外,用亲身经历给国人"去魅"。
嗯,说得就是你,"大表哥"。
“别的不说,就说他们那铁塔,远看是威风,可你要是凑近了,绕着塔基走一圈,那股子骚臭味能把你熏得头晕!特别是他们的地铁站里头……”
江夏脸上露出极其嫌弃的表情,“那味道更是‘醇厚’得吓人,你们去了那,可千万别好奇往里钻!”
“知道他们的香水,为啥出名不?就是为了来盖味!不管是周围的,还是自己身上的……”
金珍和晓峰虽然对“铁塔”和“地铁”毫无概念,但见江夏说得绘声绘色,表情十足,便深信不疑,两人像小鸡啄米一样整齐地点头。
说话间,三人已走到船舱中部一个把守严密的舱室门口。守卫的战士认出江夏,但还是仔细检查过证件后,才无声地敬礼打开了厚重的密封门。
门一开,金珍和晓峰的目光瞬间就被舱室中央工作台上的东西牢牢吸住了!
那是一个亮银色的金属箱体,大小和形状确实与后世常见的台式电脑机箱颇为相似,但线条更显硬朗坚固。
箱体一旁,连接着一台尺寸不小的显示器,而此刻,那屏幕上正清晰地闪烁着一个他们无比熟悉的符号……
一个简洁的命令行提示符光标“>”,正在规律地跳动着。
“呀!”金珍第一个惊呼出声,几步就冲到了工作台前,眼睛瞪得溜圆,“这……这是‘大黄’吗?怎么会……怎么会变得这么小?!”
胖墩也张大了嘴巴,围着工作台转了两圈,想伸手去摸又不敢,嘴里不停地念叨:
“乖乖!夏哥,这……这真是咱们的‘大黄’?你把一屋子的家伙什都塞进这个小盒子里了?”
江夏看着两人震惊的模样,心里满是成就感。
“这叫单板机…… 算半个吧。”
江夏走近,却有点纳闷:机器居然已经安装好了,连外设都接妥了,守在这里的云贵大师兄却不见踪影。
他瞥了眼门口的守卫战士,对方没发任何警戒信号,心大的他也就没多想,指着机箱解释,“咱们突破了 10 微米芯片工艺,把‘大黄’原本分散在几百块板上的晶体管,集成到了 6 块核心主板上。
运算器、控制器做了单片集成,存储器用了动态 MOS 芯片,接口电路也整合了串口、并口模块。”
“速度嘛,跟‘大黄’本体差不多,毕竟核心逻辑架构没做大改。但体积、重量和功耗,可是天壤之别了,便携性和环境适应性强的不是一星半点。”
“不过,”江夏的语气变得郑重,“你们可别把功劳都算在我一个人头上。能把‘大黄’的核心功能浓缩进这么个小箱子里,靠的是兰英博士的前沿架构、希德博士的材料突破、培树老师的精密工艺、云贵大师兄的……呃,独特贡献。
以及无数在看不见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志们!这是我们大家,一起拧出来的‘宝贝’!”
金珍听了默默点头,胖墩这小子没那么多心眼,只是围着那个机箱仔细观察:
大哥说是啥就是啥呗……
你看,要不是说纯粹的人容易发现不同哪,胖墩这不就指着机箱背面一个预留的接口:“那这个空着的接口是干嘛的?”
“这个接口在大黄身上可没有啊!”
江夏笑了笑,没直接回答:“留着以后扩展用的。”
嘿嘿嘿,这个接口是给专用运算电路留的 “后门”,就像给机器装了个 “超级外挂”。
一旦接上,处理特定任务比如矩阵运算、数据加密的速度能翻上好几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