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正一品,只有四人,
太师程知重、太师李岗,太傅焦仁,太尉李全。
虽然他们地位超然,但渐渐的,都不掌握实权了。
只是,有些王朝权贵的旧事,发生的速度,超过了皇帝周云的预计。
大堂里,
随着皇帝确定八瞎子让出户部尚书,
一时间,气氛不禁有些压抑,
大伙安静了下来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眼神转动,心思各异。
八爷七十了,说不想干,其实也很正常。
只是八瞎子空出来的户部尚书之位,
这一瞬间,就不正常了。
谁接手,将会成为武川各大族最关注的问题。
瞧着大堂里,这种气氛,赵帝周云眼里闪过转瞬即逝的寒意,
下一刻,武川雄主笑了,笑的爽朗,
“既然大伙都在,择日不如撞日。”
“今夜,大家也议一议,八瞎子不做尚书了,你们认为谁合适?”
谁合适?!
其实合适的人选,已经很明显了,赵国各大族都心知肚明。
正四品户部侍郎刘福。
论身份,刘李一家,刘福是皇后的叔叔,
论忠诚,刘福原来就是青山寨的管家,地位跟瞎子、驼子相当。
自从跟着李家堡的人,来武川镇后,也是兢兢业业,为大家稳定后方。
所以,按理说刘福是当之无愧的人选。
可惜,另一个户部侍郎,杜齐明同样不容小视。
杜齐明乃是周太后的远亲,跟皇帝共同面对洛阳之乱的功臣。
在赵国,有一支力量崛起的很快。
那就是皇帝周云的本家,周氏。
周家上有太后、皇帝,
家族里,有周伯渐渐成为一方人物,
官场上,同样有杜齐明这种能臣干吏。
所以,大家其实清楚,太师程知重不做户部尚书了,
其尚书之位,大概率是在刘福和杜齐明之间产生。
“陛下,老臣本不该说话,但既然大家不言,臣抛砖引玉,就说说心里的想法。”
太嚣张了!
贞娘子这一支的人马,真的太嚣张了。
贺诗楚竟然敢站出来。
在这种情况下,谁先开口,必然就是一种挑衅。
可很明显,兵部尚书贺诗楚根本不在乎,
只见此人起身,对大伙行左右赵礼,随后开口道,
“杜齐明杜大人,机智博学,在户部期间,屡屡做出有创造性的改进。乃不可多得之能臣。”
“故,贺某认为,杜齐明当为户部尚书。”
“贺尚书,此言大谬!”兵部侍郎,程平毫不犹豫的出声了。
“刘福乃是武川定鼎之人,论资历,杜齐明岂能与刘侍郎相提并论。”
“何况户部,要的是准确和细心。创意?那不如去工部咯,那里需要所谓的创意。”
擂台已经打起来了。
程府大堂,众人看见,
贺诗楚与程平你一言我一语,两人争锋相对,据理而论。
他们一人围绕能臣干吏做文章,一人点出兢兢业业,劳苦功高。
此情此景,
不少赵军将官都面面相觑,脸上全是无奈。
一个兵部尚书跟一个兵侍郎,争论不休,舌战不止。
怎么?在兵部,尚书跟侍郎是死对头吗?
这会武川众多族人都很好奇,兵部平时是怎么运作的,两套班子吗?
大堂里的情况,
赵帝周云都不用抬头看,用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