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外祖一家自不必说,当然是跟着他们进京的。 老族长一家还想着回云水县,周泠泠心中也有些打算,便也让他们先一道入京。 如此便剩下唐家和孙家人了。 唐家兄弟几个和还有孙老头跟周家签的是活契,他们本是逃难来的北疆。 如今见北疆蒸蒸日上,唐家几兄弟在此地也有一番建树,是否留在北疆,倒是让一家人有些纠结。 尤其唐家几个妇人,对周家却是颇为不舍。 她们本是寻常妇孺,不识字,也无甚长处。 能在仁善的恩人家中当个洒扫厨娘,有栖身之所,还能养家。 虽则男人如今在外行走,都得人称呼一声“管事”,可一想到往后一大家子在这北疆又要独自生活,几人心中都有些惶惶。 周泠泠便让他们回去商议,明日再回话也不迟。 倒是孙家人定了下来,要留在北疆。 孙文如今在学堂里,已能赡养好父母妻儿,孙家人都很知足。 且孙文有些内慧,他知晓北疆王即将继位,北疆又是其曾经封地。 兵强马壮,粮食丰产,官学兴盛,一条条叫泊油路的纵横北疆…… 北疆再不是那偏远贫瘠之地! 他们一家无根无萍,在此也能生活得很好,也免了跟着恩公一家拖累于对方。 况且,来日恩科大开,他孙文也想试试那庙堂之高,到底能否攀登呢…… 周泠泠便和孙老头解了契。 稍作安排,周家就开始轰轰烈烈的收拾东西了。 陈氏忙得团团转,嘴里念叨: “才半年,咱们家又要搬家了,这上京城听着就威风,叫人心里直犯怵。” 周老二点头应和。 他郊外刚开的十亩地,这一茬收了几万斤玉米。 还没来得及庆祝庆祝呢,一家子又要搬家了。 周泠泠从自己院子里走来,见爹娘在屋子里转悠,招呼小丫鬟收拾这个收拾那个。 除了衣裳被褥,连茶具桌案都想一块儿带走。 周泠泠无奈扶额。 “爹,娘,咱们只需带些成用的东西,这些桌椅板凳什么的便都留下吧。” “这宅子还是咱们家的,往后若是有机会,咱们还是能回来的。” 她自己院子里的东西,屋里的衣裳等物由梅香和另外两个丫鬟收拾。 几处房屋里别的东西,大半都被她打包收进了空间,只留下一些便于运输的。 至于那些瓜果蔬菜,这两日能吃的吃,不能吃的具都送人好了。 他们带不了那么多东西。 京里的消息,继位大典还有一个多月。 他们紧赶慢赶也才堪堪赶上,故而路上是不能耽搁的。 好说歹说,陈氏才一脸肉疼的让人放下些许物件,只收些能用上的。 三日后,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从安北城出发。
第204章 又要搬家了(2 / 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