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四章 多多益善(2 / 4)

,崩盘是必然的。

这两种手段都不是什么高尚的经济战术,可吴国却是实实在在的敌国。

“放心好了,咱们说话算话。借他们多少大郑官票,便绝对会按一成一的吴国官票还给他们!”

张三七知道有很多事,郎君就算给自己讲了自己也不懂,见张哲胸有成竹便准备起身出去按他的吩咐办事。

“等一等!”张哲叫住了他,“吴国境内,流入的大郑官票到底有限,从明日开始,不光是大郑官票,等价的金银、吴国官票也收起来。总之,多多益善即可!”

张三七自来到金陵后,与金陵城的一些城狐社鼠相处的极为“和谐”。这一夜,三七将六七千贯连夜洒了出去,数不清的乞丐头子、混子首领、浮浪儿大老,在天刚蒙蒙亮就收到了不知名人士的请托。

几则消息通过口传口的方式,如风过巷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,传遍了整个金陵的户社之间。

早点摊子上,几个熟人正在焦急的互相打听着。

“听说了么?”

“听说了什么,可是那达润发票券的事?”

“可不就是这个,我一大早就听人说,江北那边又来消息了~!这些个买了票卷的人,怕是要大发一笔啊~!”

“老哥哥,仔细说说,这江北传来了什么事?莫不是雪纸增产了不成!”

卖关子的这个人神秘的笑了一笑:“却不是事关雪纸,而是码头上有北来的商人传言,郑国皇帝准备在昭阳再开一处互市,昭阳手里握着的糖货也可随意销往江北。郑国贵妃心疼儿子,将申屠家往年在各地的产业都留给了昭阳郡王,如今昭阳郡王在票卷上借的钱都是用在去各地开店上的。还说,郑国老皇帝可怜昭阳郡王养在民间过了好些苦日子,故而这昭阳郡王手下的买卖却要免税十年!”

“哎呀,若是这样的话,郑国朝堂还不吵成一团?”

“郑人吵架关我们什么事,只是你们就没发现一点?这达润发的票券是一门大赚不赔的买卖啊~!”

这些食客们都笑,那些票券起步都是五千贯一份,与他们这些小民又有什么关联,不过就多一谈资罢了。

这时又有一个食客过来吃早饭,刚坐下就带来了另一个消息。

“昭阳人从咱们这里进的糖货可是大赚了!郑国朝廷已经议定要以足两贯一斤的价格,将那昭阳郡王名下的糖货全部吃下~!”

食客们轰然,有知道郑国行情的人咋舌道:“咱们的糖货卖到郑国的市面上去,也就两贯多一点一斤,这郑国朝廷摆明了是在关照这个么子昭阳郡王啊!”

也有人冷笑:“小儿子,能不关照些?再说,天下间谁不知道郑国皇帝与申屠家的那点事。老了昏庸起来,更是离谱~!”

街头巷尾的人群聚集之所,一早上都在谈论关于“郑国皇帝”、“昭阳郡王”和“达润发票券”的消息。

“郑国礼部正在筹备,天下科举用纸一律改用昭阳雪纸,这个独门生意也归了昭阳郡王一家.....。”

“知道南阳新布么?这布的色彩可是一等一的美艳,听说将在昭阳互市挂货,南阳新布销往咱们大吴的生意也归了那个昭阳郡王!”

“快去南城,达润发里的郑国人却是疯了,今日里发完利息,却开始么子限购,一人一户只能购一百贯票券!有几大高门要另购,却被人家给当场否了,一点颜面都不讲!连送上门的钱都不要。”

一开始有人怀疑:“莫不是那些郑人撑不住如此高昂的利息,这才搞什么限购?”

但是下一个传扬来的消息,却打了这些人的脸。

“昭阳郡王有千颗拳头大的琉璃珠押在王室的铺子里,如今郑人宣布这些大珠便是票券的抵押物,值六七百万贯呢!这些郑人还将昭阳郡王名下的所有买卖收益都算到了票券的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