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信之到底想干什么?(2 / 4)

闻言怔了一怔,脸色微红,又偷看了唐博一眼,迟钝了几息之后这才说出了实情。

“不是世家们不肯去接济沱江一带的百姓,只是沱江半郡田亩已经被朝廷看上,哪里会容得各家去那里收买人心?便是从沱江逃出来的家族,都被朝廷找了借口收去了地契。全收沱江郡,这是增强朝廷底蕴的事,只是朝廷在南方用兵,粮草有限,故而才不得以令乔设法拖延接收沱江的进度。”

唐博早就猜到了朝廷的用意,所以对于石乔的话一点也不感到惊讶。

倒是石乔忽然开启了顽笑:“这张信之收买如此多的粮食,莫非还想着夏后赈济沱江那边不成?”

“不会!”唐博一开口就推翻了石乔的推测,“这里是昭阳郡,是昭阳郡王的封地,以张信之与他家的关系,断不会自作主张去就赈济千里之外的沱江。一则沱江即将回归我大吴,二则那里还是郑国海安郡王需要攻略的所在。昭阳与海安都是郑主为针对我大吴而设置的藩地,张信之岂能为海安火中取栗?”

“如此说来,与张信之交易倒也一时无虞?”

听到石乔略显轻松的语气,唐博的语气却格外的沉重。

“大人莫要放松得太早,今日一见,博观此人极善利用煌煌大势,落字尽在阳谋之上。他将二十万斤雪纸卖入本国,若是工艺资材之难真如他所说一样,其获利当在二十万贯之内。为了区区二十万就不惜主动拖延?博虽不解其谋,但却知道此人所谋定然极大!”

“本官所谋,可不是这区区一百万贯!”

秀山县衙,内衙。

曹令文与吴怀都坐在张哲的下首,正好谈及了这次二十万斤雪纸所蕴含的利润。

因为材料多是废纸、劣纸,雪纸的实际成本少得惊人。扣除人工、运费、场地等成本,那五贯一斤的批发价中,昭阳府衙能获得整整四贯多的净利润。

这笔生意做完,昭阳能获得百万货款,其中就有八十多万贯的利润。

曹令文与吴怀之前算得起劲,还顽笑说售价太低,可惜被吴人赚去了那许多利润。

谁知张哲却笑了笑,来了一句:“本官所谋,可不是这区区一百万贯!”

两人不解追问,可张哲却只是笑笑并不解释。

“你们二人告诉下面的人,那些吴国皇商解货来卖时,谁也不许收吴国的官票,只收本国的官票!而且你们可以私下告知那些吴国皇商,他们可以用糖货按市价来抵扣买纸的钱。”

曹令文疑惑起来。

这不是变相的用市价购入吴国的糖货么?

“大人,咱们要那许多糖货做甚?江北糖路早都有人在做,咱们收了这许多糖货,那些转运使怕是没人会给咱们开出这么多的货条来!”

吴怀也赞同曹令文的看法。

“大人,便是能说动几位转运使,可以咱们昭阳的实力,也只能把货卖到江左一带,一口气收这么多糖货,保存也是极大的问题!”

“呵呵呵呵,”张哲捧着茶盏,笑的开心,“谁说本官要把那些糖往江北卖了?这不过是对外的说法,你们记得嘴紧一些,有人问便说是要运往江北就是!”

两人愣了,不往江北卖,难不成还要往南方吴国卖?

吴国可是天下诸国第一大糖货产地,其最南方的几郡,都是蔗田与耕田对半开垦,那样做的话怕不会亏死去。

张哲离开县衙的时候,正好遇到耿良和高德术从县外打马回来。

“人已经过去了?”

“陈娘子身边的老军,有我们两个的掩护,已经偷偷的越过山向南去了。也不知这老货是不是夸的海口,要是万一找不到人,岂不是会坏了郎君的大事!”耿良低声回禀着,言语中还有些担忧。

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,管那许多作甚?走,咱们去工坊,看三七这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