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,能看到这一切该多好。这里不再是绝望之地了。”
基贝拉港曾经被腐败和低效笼罩。老码头工人约瑟夫·卡鲁姆已经在这里扛了三十年的包,背脊被沉重的货物压弯,收入却微薄得难以养活一家人。
他的女儿患有慢性病,药费是个无底洞。工会形同虚设,被管理层和三色国公司收买,工人们的抗议总是不了了之。
索盟接管后,最初带来的是疑虑和恐惧。约瑟夫和工友们担心新主子会更苛刻。
然而,变化很快发生。新的港口管理公司(兄弟投资控股)带来了全新的设备——起重机、传送带,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体力负担。
更重要的是,薪酬直接翻倍,并且按时发放,从不克扣。
公司还建立了新的医疗保障体系,约瑟夫女儿的大部分药费终于可以报销了。
但并非所有人都欢迎变化。原工会的头目恩佐克,因为失去了权力和灰色收入,暗中煽动工人们抵制新公司,散布谣言说索盟最终会裁员,并用机器取代所有人。他甚至试图组织一次罢工。
约瑟夫内心挣扎。恩佐克过去虽然腐败,但毕竟曾是工友。然而,想到女儿终于能用上更好的药,想到自己终于能挺直腰板养家,他无法接受回到过去。
在一次工人集会上,当恩佐克再次煽动时,约瑟夫第一个站了出来,他声音不大,却异常坚定:
“恩佐克,你告诉我们过去好,可我的女儿差点因为没钱买药而死掉!现在,我的家人能活下去了!我不管谁来管理,谁让我和家人活得像个人,我就跟谁走!”
他的话引起了众多工友的共鸣。长期被压抑的愤怒和对新生活的渴望爆发了。
恩佐克被孤立了,他的罢工计划彻底流产。不久后,恩佐克因涉嫌贪污旧工会资金和煽动破坏被新管理层移交给警方。
约瑟夫被工友们推选为新工会的筹备代表之一,参与制定更能保障工人权益的新章程。
站在现代化的码头上,看着巨轮装卸有序,约瑟夫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。他的背也许永远挺不直了,但他的心,却重新挺直了。
在里桑地区的一个偏远部落,少女娜塔莎·奥奇昂拥有非凡的学习天赋,却因性别和贫困,几乎注定要重复母亲的道路——早早嫁人,生儿育女,操劳一生。部落长老对女孩读书嗤之以鼻。
索盟的到来,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。新学校的校长亲自到部落走访,劝说家长送孩子,尤其是女孩上学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!
娜塔莎的父亲奥奇昂起初坚决反对,认为那是浪费劳力,还会学来外界的坏风气。
转机来自索盟的“发展券”政策和一位名叫阿米娜的女教师。
阿米娜来自索盟核心区,能干而富有激情。她找到奥奇昂,没有空谈大道理,而是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:
娜塔莎如果去上学,家里不仅能拿到发展券补贴(相当于一个劳力的收入),而且她学成后如果能成为教师或医生,收入将远高于现在,能更好地反哺家庭。
阿米娜还承诺,学校会提供住宿和伙食,不增加家庭负担。
奥奇昂动摇了。最终,他顶着长老的压力,犹豫着让娜塔莎去了学校。
娜塔莎抓住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如饥似渴地学习。她的成绩永远名列前茅,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展现了惊人潜力。
然而,部落的守旧势力并未消失。一天晚上,几个对变革不满的年轻人,受原酋长残余势力的挑唆,试图纵火烧毁女生的宿舍,想要“给那些不安分的女人一个教训”。
警报及时响起,火被扑灭,但娜塔莎和同学们受了不小的惊吓。
这